孔乙己领衔合肥黄梅演出季,马丁因热爱快乐投入

大皖新闻报道,今年的再芬黄梅合肥演出季,带来了新创大戏《孔乙己》和经典复排《秦香莲》,两者都在安徽大剧院精彩上演。由马丁领衔的《孔乙己》开场,标志着该剧首次在合肥与戏迷见面。马丁年底繁忙,演完两场后又迅速投入到高校巡演中。他愿意与年轻人密切互动,无论是在线上还是在生活的舞台上。许多人认识他,是因为他在黄梅戏《三字经》中的精彩表现。帅气又有魅力的马丁强调,虽然他演老生,但内心并不希望把自己变成一个老头;在演丑角时,他享受舞台,没有偶像包袱。

孔乙己领衔合肥黄梅演出季,马丁因热爱快乐投入

大皖新闻:这次再芬黄梅演出季,你带着《孔乙己》率先登场,有没有压力?

马丁:由于《孔乙己》是今年七月份刚排练完成,因此在合肥是首次见观众,压力自然是存在的。在首场演出时,我们显得有些紧张,虽然尽力控制情绪,但由于不知道观众的反应,所以还是有些慌乱;第二场则放松多了,演出流畅无比。

大皖新闻:观众看完《孔乙己》,觉得孔乙己的形象非常吸引人。明明可以凭外貌取胜,为什么选择专攻老生和丑角?

马丁:其实我为了这个角色减了十多斤,这不是刻意减肥,而是因排练过程中消耗过多导致的。孔乙己是个文弱的落魄书生,身形不宜过胖。小生花旦比较常见,而老生和丑角比较稀缺。或许自我条件的缘故,这条路对我来说更能在舞台上发光发热。

大皖新闻:演老生会不会潜意识里影响到你变成一个老头?

马丁:演老生需要心智成熟,不能在舞台上表现出自己的年龄所带来的行为和思想。你要多观察与年龄较大的演员交流,了解他们的说话方式和思维方式。而至于心中是否有个老头,我并不认为,因为演员可以通过一些技术手段来塑造角色,比如借助心理活动,而不仅仅依赖外在。

大皖新闻:塑造这个角色时,最难把握的是什么?长衫的束缚还是他的人生落魄?

马丁:塑造孔乙己确实有挑战性。鲁迅先生的作品虽短,但他的人物设定却复杂,描述不够具体。例如,他如何落魄、性格如何形成、腿伤如何受的,这些都需要我去深思。在塑造时,不只是还原鲁迅的描写,还要挖掘人物背后的故事。他不仅是一个书生,还是个落魄、贫困且有弱点的人物。长衫象征了他对理想的坚持,而他的坎坷经历则体现了时代对他的无法理解。

大皖新闻:现在有个话题,戏曲变成“话剧+唱”是否危险。你对“黄梅戏的表演”有何看法?

马丁:“话剧+唱”的危险并非扫描对话的多少,而是可能失去戏曲特有的表现技艺,比如台步、指法、眼神和身段等。《孔乙己》依然保留了丰富的戏曲元素,包括语言节奏和锣鼓的运用。在表演中,虽然吸取了一些话剧的元素,但核心依然是黄梅戏。

88858cc永利官网与《孔乙己》的结合使得鲁迅的作品再次闪耀作为经典。在与孔乙己相处的过程中,我希望能为他做更多的探索。我会尽力学习,将他塑造得更深刻。再芬老师也让我不断琢磨,首演后收获了许多反馈,希望未来的演出能更加精细化,更接近原作。

大皖新闻:你认为演经典剧目的经典角色难,还是新创排作品中新人物难?

马丁:经典角色有范本,但观众对照前辈艺术家的表现,自有标杆。而新创作品完全依赖自身的想象与文化底蕴来塑造角色,确实具有难度。

大皖新闻:作为活跃于新媒体的表演者,你如何理解传统艺术与新媒介的互动?如何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黄梅戏?

马丁:我觉得青年演员在互联网平台上获得的关注是个好机会,但要明白这只是一个窗口,不是最终目的。应利用新媒体让更多人了解黄梅戏的魅力,让他们走进剧场,亲身体验这份艺术的独特与震撼。舞台艺术是神圣的,线上信息与剧场观赏是截然不同的体验。我们要同时坚守舞台艺术和利用新媒体,吸引更多观众,最终让更多人回归传统的舞台剧场。

大皖新闻:你出身于梨园世家,作为再芬黄梅的青年男演员,若没有选择戏曲表演,现在可能在做什么?

马丁:我目前的工作是我最热爱的事业,能够从事这个行业我认为自己很幸运。我自小便浸润于黄梅戏的世界,若有重来一次的机会,我依然会选择戏曲这条路。